跳到主要內容

Linux 操作不求人系列 - 壹章之肆 - 進入Linux操作環境(IV) - 編輯個人環境變數

     承上一節,我們已經學得 vim 的編輯能力,在這一節,我們就要來編輯我們在Bash Shell內的環境變數檔,按照登入時的存取順序為  ~/.bash_profile,  ~/.bash_login, ~/.profile。緊接著下壹章,便是進入學習使用Linux工作主軸之一,來撰寫自己的 Shell Scripts 程式吧
首先,我們在命令提示字元,輸入指令 cd ~ && ls -al | more ,用分頁的方式,來找找bash的相關設定檔案,如圖1-27。說明如下
$ cd ~ && ls -al | more    /*  將路徑改變至使用帳號的家目錄,&&為 cd~ 執行成功後,接著執行 la -al,若用 ; 取代,為不判斷是否成功直接執行下個指令。指令 ls -al,也是把家目錄下,包含隱藏的所有檔案與資料夾列出,再利用 | ,把列出的結果,利用more指令,分頁列出來,若資料沒有列完,則出現如圖1-27左下方的 -- More --
的提示,等使用者一直按空白鍵,才接續列出下一頁。 順帶一提,若想回到上一次停留的資料夾,亦可使用指令 cd - */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1-27)

     從圖1-27黃色框內亦可看出,有關於Bash Shell 的設定檔為 .bash_history, .bash_logout, .bash_profile, .bashrc, 對各個檔案的作用以及與其它Shell設定檔的比較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參考wikipedia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ash_(Unix_shell)內Startup Scripts的部分 ,筆者僅說明.bash_profile與.bashrc這兩檔案的內容與調整。那如何把檔案內容一次列出來看呢?我們可以使用 cat (concatenate)指令,先把檔案 .bash_profile 的內容一次列出來,如圖1-28。說明如下
$ pwd     #先確認是否為使用者個人家目錄

$ cat -n .bash_profile   /* 把 .bash_profile 的所有內容,像"貓扒東西"似的都列出來,並且利用參數 -n 把行數也顯示出來。若要從後面列到前面,要用指令 tac (想像 cat 倒寫回來)  */

$ wc -l .bash_profile    /* 接著我們再利用 wc (word count)的指令,加上參數 -l (line) ,把 .bash_profle 內容的總行數算出,可以看出結果亦為共12行。註:亦可以用指令 cat .bash_profile | wc -l 的方式列出總行數   *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  以上cat 與 wc指令的詳細說明,有興趣的讀者,可用man cat 或 man wc 來查詢之。cat 亦可用來上下合併兩個檔案,cat afile bfile cfile > newfile,如 MS Windows下的 type 指令,那若要左右合併欄位式的資料檔案,則就需利用指令 paste afile bfile cfile > newfile,方式產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1-28)

     圖1-28用指令 cat 列出的 .bash_profile 檔案內容,依列出的行數說明如下:
第1行,當讀者看到 # 時,便可知單行內,後方的文字為說明,這前幾節已說明過,第三行亦然。第4至第6行,為bash 特有的 if 表達式,結尾必須使用 fi ,if的條件判斷式放置於 [ ] (square brackets) 內,條件 -f  ~/.bashrc,為檢查 ~/.bashrc 檔案是否存在且為正規檔案(各式的判斷參數,可參閱http://www.gnu.org/software/bash/manual/html_node/Bash-Conditional-Expressions.html)。再接著為 ;  才可以接 then ,若無 ; 則 then 需寫在 if 下一行。第5行為當判斷式為真時,就會執行這一行的. ~/.bashrc_profile (在與.bash_profile同樣的位置裡,執行~/.bashrc),第8行為說明下面指令的功用,第10行為宣告環境變數PATH,該行視為,PATH為環境變數名稱,其值為 $PATH:$HOME/bin ,也就是假設原本PATH已有預設值,我們僅將 $HOME/bin 值在疊加上去,並非完全取代預設值。在接著第12行為將環境變數重輸出,來產生作用。若讀者對各種變數名稱有存何值,可以使用echo指令,如以下
$ echo $PATH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#   將PATH變數的值列印出來,echo 對往後寫Scripts的除錯很重要

$ echo $HOME                /* 將HOME變數的值列印出來,$開頭的字串代表變數與MS Windows 包再 %%內的字串同。  */

$ set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#  列出系統所有環境變數

$ env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#  列出已設定的變數名稱與其值。

$ export | grep SHELL    /*  僅列出有關於SHELL字串的行,讓我們得知自己現為哪種Shell下工作  *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  以上既然已得知  ~/.bash_profile 檔案會去調用 ~/.bashrc 檔案的變數值,那我們就利用 cat 指令,再來看一下 ~/.bashrc 檔案內容有那些東西吧,如圖1-29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1-29)

     接續圖1-28的操作所在位置,圖1-29第一個指令為利用 cat 指令,列出 .bashrc 檔案內容,可得知,除第1,3,8行為說明行外,有意義的僅if 表達式為第4至6行,僅判斷的目的檔案是否存在,已改為/etc/bashrc。到這裡,相信讀者很快就能整理出bash環境設定的各設定檔的指向:~/.bash_profile -> ~/.bashrc -> /etc/profile
且相信 /etc/profile的設定檔,為各個使用 Bash Shell 的使用者,必定都會匯入的環境變數,當然不能讓每個"個人"的喜好,就隨意更改,所以我們考量安全上,待會,僅會更改最基本的~/.bash_profile 檔案的變數設定,但基於人有無窮的好奇心,我們就來"偷看"一下/etc/profile吧。(圖1-30, 1-31)



(圖1-30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1-31)

     WOW! 筆者認為,/etc/profile檔案內容,是很完整的 BASH Shell Script 範本,因為下一章要深入 Shell Script 的撰寫,故筆者在這裡利用圖1-30,1-31內的行數,僅大致說明其內容,第11至22行,我們可以了解到 bash 內自訂函式( function/subroutine ) pathmunge 的宣告方式,第12至21可以了解到分岐式判斷的 case 寫法,第13與第16行出現了外部輸入的預設變數名稱與其值 $1, $2。第25行的 if,利用 -x 判斷/usr/bin/id是否為執行檔,第26行的 if,利用 -z 判斷 $EUID 之值的字串長度是否為零。第28行,就出現利用`id -u`(執行指令 id -u 所產生的結果,指令給變數EUID當值。` `(backquote,通常在鍵盤左上角,Esc鍵下) 包於內的為該指令執行 )。第47行,為命令執行利用轉向子 2> (Angle bracket, 註:2表示標準錯誤輸出(stderr),0表標準輸入(stdin),1表標準輸出(stdout) ),將執行結果丟入系統 /dev/null 空裝置(bit bucket),便不會在螢幕視窗上看到任何訊息。第62與第64行,用 umask 指令設定系統預設需取消那些權限,umask 002 或 umask 022 這三個數字,如 umask 002 數字由左自右代表意義為:
0 代表使用者權限(U)一律准許,若為4,代表不准許使用者讀取權限,若為2,代表不准許使用者寫入權限,若為1,代表不准許使用者執行權限
0 代表群組權限(G)一律准許 ,若為4,代表不准許同群組讀取權限,若為2,代表不准許同群組使用者寫入權限,若為1,代表不准許同群組使用者執行權限
2 代表不准許其他非同群組使用者(O)寫入權限,其他0,4,1 之數字意義,亦同上述。
故 umask 022 亦可推得其意義,為使用者權限一律准許,群組與其他之無寫入權限。接著第67至75行,為for迴圈的宣告方法,而第77與78行的 unset 指令,便是要取消變數所存的值,差異在參數 -f 是為了自訂函數。

     最後,我們趕緊利用指令 vim  ~/.bash_profile來編輯~/.bash_profile,加上自己想要的環境變數吧。如圖1-32,筆者僅更動黃色框的部分,由上而下第一個黃色框加上紅色的路徑,每個路徑以 : 隔開,第二個黃色框,利用alias指令將 cp, rm 等指令擴展,個別直接使用參數 -ru, -rf,新增一個 la 的虛擬指令,來擴展 ls 指令直接使用 -al 參數。除外,並修改命令提示字元環境變數 PS1 換成想要的字串(老話一句,您送丟後)。修改前,建議讀者可以參考指令 echo $PS1 所印出來的預設值,對照並留存。若是不想讓它產生效果的指令,可以用 # 來將之變成說明,便不會執行。若習慣 MS Windows 指令的人,也可以試著玩一玩 alias 把 Linux 指令改成 MS Windows 的樣式,如 alias dir='ls -l' ( ' ' single quote)。附帶一提,若要禁止覆寫變數或檔案內容,可以使用
set -o noclobber
修改回default為
set +o noclobber 
用set可列出已設置的變數(附註: LPIC很愛考)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(圖1-32)

     改完圖1-23的檔案內容後,記得在命列模式使用 w 儲存,建議讀者可以找另一個 Terminal 畫面(若已經開啟的狀態,而尚未使用),執行指令 source  ~/.bash_profile,就可以對剛剛修改的內容,看到馬上產生效果了。筆者為了教學方便,還是回到環境變數的系統預設值,故不變更 PS1 的環境變數值。到目前為止,我們已經學得很多 BASH 下的操作指令,讀者可以自行慢慢回想各種指令的作用,以及指令組合執行,可以得到那些意想不到的效果,再來,就是進入Linux重頭戲之一的下一篇章,Shell Script 程式設計




If you have any feedback or question, please go to my forum to discuss.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Linux操作不求人- 肆章之壹 - 伺服器架設(I) - SSH(SFTP、SCP)、FTP伺服器與遠端連線

@ ssh, sftp      通常安裝好 CentOS6_x64 作業系統後,sshd, ssh daemon 的服務功能是預設開啟的,如筆者的前面篇章所述,預設的 iptables 防火牆設定,亦是開啟讓 ssh 的連線是可通過的,不僅可以連出,也可以被連入。若要確認是否有安裝 sshd 套件以及在啟動時的 runlevel 2 3 5 是否有被載入,可以使用以下指令搜尋: $   rpm  -qa  |   grep  openssh     #  ssh 與 sshd 連線服務皆由 openssh 應用軟體提供。 或使用以下 $   rpm  -qa  |   grep  ssh         #  比用關鍵字 openssh 搜尋更模糊,故符合的條件更多。      如圖4-1可以查詢到有關於 openssh-client 與 openssh-server 的套件, openssh-server 便是提供連入服務的軟體,openssh-client 為提供可以連出的工具。若無以上套件,則使用 yum install openssh ,則可下載安裝。 (圖4-1) 再接著輸入以下指令查詢到 sshd 這個服務,是否有再開機程序內載入,如圖4-2 $ chkconfig | grep ssh   # 查詢 sshd 是否有於 開機 runlevel 啟動 再利用以下指令,來查詢是否防火牆有允許連線 $ iptables  -L  |  grep ssh   # 出現如圖4-2 允許通過之條件 (圖4-2)      接下來,我們要先來調整 sshd 的設定檔,利用 vim  /etc/sshd/sshd_conf ,如圖4-3-1與4-3-2。因為設定檔參數很多,筆者為方便說明,將 /etc/sshd/sshd_conf 檔案內容分成兩張圖。 (圖4-3-1)

Linux 操作不求人系列 - 貳章之壹 - Shell Script 程式設計(I) - BASH

     本章開始進入Shell Scripts的程式設計,因為Linux Shell的種類相當多,故筆者僅挑選預設的Bash Shell 及 學術界常會使用的 C Shell (/bin/tcsh )來說明與對照,在此先說明。至於 Scripts 的概念,在前章就已經說明過,可視為前壹章的各項指令之組合,在令其在執行檔案裡,依序執行,如前章所看到的 /etc/profile 檔案,在其他軟體上,有點類似巨集(macro)的執行檔,或是MS Windows的批次檔(Batch)。先建立此概念後,我們可以先在Terminal的命令提示字元,使用 for 指令,如圖2-1,在 shell scripts 內為了重複做一件事,而僅修改某些變數值,我們會利用所謂的迴圈(loop)方式來完成,而 bash shell 內常用的是 for 或是 tcsh/csh shell 內的 foreach 。 (圖2-1)      圖 2-1第一個指令輸入 for 的宣告,後面接著 seq 為變數名稱,為了逐次接收  in 後面之陣列值(http://www.gnu.org/software/bash/manual/html_node/Arrays.html)(註:若加了  ; 則 do 便可寫在同一行),接著 > 的提示字元的等待輸入,便是還沒遇到 done 指令來結束 do 的動作,控制此提示字元的環境變數為 PS2 。,此例的 seq 值,依序為第一次讀入 first 字串並存入變數 seq 當其值,接著second、third,從 echo $seq 可以看出,接著設定一個變數 file 其值為 my開頭字串,緊接變數值 $seq(first、second、third),再接固定的 script.sh 字串,接著利用echo指令,印出變數值$file,檢查是不是我們預期的字串值(註:如果想要暫停,讓使用者可以看清楚再繼續,可以加上指令sleep 3,表示畫面停止三秒鐘),接著利用 touch 指令產生 $file 字串值的檔案,再將其利用 chmod 指令, u+x 參數為令僅創立此檔的使用者帳號可執行(若要改為同群組可執行,參數需改為 g+x )。故可看到第二個指令輸入 ls ,便列出自動批次

Linux操作不求人 - 伍章之陸 - Intel PXE 與利用 tftp + anaconda kickstart來自動部署系統

     現代的個人電腦與筆電爲了節能省碳,往往皆省略了光碟機的設置。雖然說 USB隨身碟亦可應用於安裝作業系統,但若遇到機房的大量機器需安裝之問題,亦不適合此種用光碟片或隨身碟逐臺安裝的方式,或是需準備多片光碟或隨身碟。故爲了大量安裝與部屬 Linux作業系統的機器,我們便可透過具有PXE功能之網路卡(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eboot_Execution_Environment),其所具備的網路開機的能力,來作透過網路方式來安裝與大量部署 CentOS Linux作業系統。其原理 wikipedia  的PXE說明,都解釋得很清楚,筆者不需要再 " 掉書包 ",在開發者大神面前班門弄斧,我們就直接來做做看。      首先,我們一樣透過 yum來安裝所需的 tftp伺服器軟體(http://www.jounin.net/tftpd32.html),利用PXE支援 tftp 透過 udp 埠號 69連線,來提供檔案的能力,給利用 PXE開機後安裝作業系統的機器,圖5-60   (圖5-60) 接著修改 tftp 設定檔 /etc/xinetd.d/tftp,如圖5-61,請記得 disable  要改為 no (圖5-61)      若要修改 server_args 參數為自訂的 tftp root 路徑,記得要變更 SELinux 的權限設定,如要改為/tftpboot,則使用指令 chcon  來調整,如以下: $ mkdir /tftpboot $ chcon  --reference /var/lib/tftpboot  /tftpboot 接著將 xinetd 與 tftp 加入開機啟動,並重啟動 xinetd,如下: $ chkconfig  --level  235  xinetd on $ chkconfig  --level  235  tftp  on $ service xinetd restart 開放防火牆通行 $ iptables -A INPUT -p udp --dport 69 -j ACCEPT $ service iptables re